1. 桂枝湯
桂枝湯是中醫(yī)方劑之一,由桂枝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棗 5 味藥物組成。桂枝湯主要用于治療太陽(yáng)表證,包括發(fā)熱、惡風(fēng)、出汗等癥狀。它的制備方法是將桂枝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棗等藥物用溫水浸泡 1 小時(shí),煎煮 2 次,每次煎煮 15 分鐘,合并煎液,靜置沉淀 10 分鐘,取上層清液即可。
2. 逍遙散
逍遙散是由柴胡、當(dāng)歸、白芍、茯苓、白術(shù) 5 味藥物組成。逍遙散主要用于治療肝郁證,包括胸悶、急躁、易怒等癥狀。它的制備方法是將柴胡、當(dāng)歸、白芍、茯苓、白術(shù)等藥物用溫水浸泡 30 分鐘,煎煮 2 次,每次煎煮 15 分鐘,合并煎液,靜置沉淀 10 分鐘,取上層清液即可。
3. 黃連解毒湯
黃連解毒湯是由黃連、解毒、黃芩、白芍、當(dāng)歸、川芎 5 味藥物組成。黃連解毒湯主要用于治療火毒證,包括高熱、神昏、譫語(yǔ)、口腔潰瘍等癥狀。它的制備方法是將黃連、解毒、黃芩、白芍、當(dāng)歸、川芎等藥物用溫水浸泡 30 分鐘,煎煮 2 次,每次煎煮 15 分鐘,合并煎液,靜置沉淀 10 分鐘,取上層清液即可。
4. 防風(fēng)通圣散
防風(fēng)通圣散是由防風(fēng)、白芷、薄荷、連翹、石膏、滑石 7 味藥物組成。防風(fēng)通圣散主要用于治療陽(yáng)明證,包括發(fā)熱、口渴、便秘等癥狀。它的制備方法是將防風(fēng)、白芷、薄荷、連翹、石膏等藥物用溫水浸泡 30 分鐘,煎煮 2 次,每次煎煮 15 分鐘,合并煎液,靜置沉淀 10 分鐘,取上層清液即可。
5. 黃芪桂枝五物湯
黃芪桂枝五物湯是由黃芪、桂枝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棗 5 味藥物組成。黃芪桂枝五物湯主要用于治療太陽(yáng)表證和太陽(yáng)膀胱證,包括發(fā)熱、惡風(fēng)、頭痛、項(xiàng)強(qiáng)等癥狀。它的制備方法是將黃芪、桂枝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棗等藥物用溫水浸泡 30 分鐘,煎煮 2 次,每次煎煮 15 分鐘,合并煎液,靜置沉淀 10 分鐘,取上層清液即可。
6. 當(dāng)歸四逆湯
當(dāng)歸四逆湯是由當(dāng)歸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棗 4 味藥物組成。當(dāng)歸四逆湯主要用于治療寒證,包括四肢厥冷、脈弦細(xì)等癥狀。它的制備方法是將當(dāng)歸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棗等藥物用溫水浸泡 30 分鐘,煎煮 2 次,每次煎煮 15 分鐘,合并煎液,靜置沉淀 10 分鐘,取上層清液即可。
7. 麻黃杏仁石膏湯
麻黃杏仁石膏湯是由麻黃、杏仁、石膏、甘草 4 味藥物組成。麻黃杏仁石膏湯主要用于治療熱證,包括發(fā)熱、口渴、煩躁等癥狀。它的制備方法是將麻黃、杏仁、石膏、甘草等藥物用溫水浸泡 30 分鐘,煎煮 2 次,每次煎煮 15 分鐘,合并煎液,靜置沉淀 10 分鐘,取上層清液即可。
8. 小青龍湯
小青龍湯是由麻黃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棗 4 味藥物組成。小青龍湯主要用于治療寒證,包括惡風(fēng)、咳嗽、鼻塞、頭痛等癥狀。它的制備方法是將麻黃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棗等藥物用溫水浸泡 30 分鐘,煎煮 2 次,每次煎煮 15 分鐘,合并煎液,靜置沉淀 10 分鐘,取上層清液即可。
9. 溫膽湯
溫膽湯是由花椒、桂皮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 5 味藥物組成。溫膽湯主要用于治療膽道證,包括失眠、多夢(mèng)、磨牙、情緒不穩(wěn)定等癥狀。它的制備方法是將花椒、桂皮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等藥物用溫水浸泡 30 分鐘,煎煮 2 次,每次煎煮 15 分鐘,合并煎液,靜置沉淀 10 分鐘,取上層清液即可。
10. 桑菊飲
桑菊飲是由桑葉、菊花、甘草、薄荷 5 味藥物組成。桑菊飲主要用于治療熱證,包括發(fā)熱、口渴、頭痛、目痛等癥狀。它的制備方法是將桑葉、菊花、甘草、薄荷等藥物用溫水浸泡 30 分鐘,煎煮 2 次,每次煎煮 15 分鐘,合并煎液,靜置沉淀 10 分鐘,取上層清液即可。
以上就是【滿滿干貨!最常用的十個(gè)經(jīng)方-吳氏祖?zhèn)魈匦胤?/a>】的全部?jī)?nèi)容。


評(píng)論